-
邢台,简称“邢”,古称邢州、顺德府,是河北省地级市,河北省政府批复确定的京津冀城市群节点城市、冀中南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物流枢纽 。截至2020年,全市下辖4个区、12个县、代管2个县级市。 总面积12400平方千米 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,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,邢台市常住人口为7111106人。2021年,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427.1亿元 。
邢台地处中国华北地区、河北南部,境内京广、京九铁路,京广、京九高铁,京港澳、大广、太行山高速纵贯南北;邢和、邢黄铁路,邢衡、邢汾、邢临、青银高速横贯东西,与邢台国际内陆港、邢台机场构成了“东出西联、南承北接”的交通枢纽。
邢台拥有3500余年建城史,距今五万至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,是华夏版图上建城历史排名第三的城市 ,华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,中国最早的古都之一。先后为商朝、邢国、赵国、常山王国、后赵都城 ,有“五朝古都、十朝雄郡”之称 ,历经三千多年行政建制未曾中断、城址未曾迁移。邢台古城是黄河以北地区建城最早的“第一古城”,被誉为“燕赵第一城”。
邢台悠久的历史涌现出郭守敬、李牧、宋璟、刘秉忠等先贤,走出了郭威、柴荣、孟知祥、孟昶等帝王,千古一帝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。 邢台也是唐朝皇室祖籍地(唐祖陵) ,发生过尧舜禅让、胡服骑射、巨鹿之战、黄巾起义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,有破釜沉舟、鹿死谁手、民脂民膏、腹背受敌等近百条成语、典故源自邢台。
截至2020年,邢台市下辖4个市辖区(襄都区、信都区、任泽区、南和区)、12个县(内丘县、临城县、隆尧县、柏乡县、宁晋县、巨鹿县、平乡县、新河县、广宗县、威县、临西县、清河县)、代管2个县级市(沙河市、南宫市),另设有邢台经济开发区、邢东新区。
历史沿革编辑 播报
邢,是邢台最古老的地名,在甲骨文中就有记载,当时被称作“井”。公元前17世纪,西方姜姓井族顺河水东移,迁徙到冀南的时候,以族名命地为‘井’。邢地土肥水丰,百泉竞流,故称“井方”。
黄帝曾躬耕于邢台干言岗,《诗经·国风》记曰:“出宿于干,饮饯于言”。并亲率邢人开发利用井水,建井田,史称“黄帝凿井,聚民为邑”。后世邢人为了纪念黄帝的凿井筑邑之德,合“井”“邑”二字为一字,这就是“邢”字的起源。
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曾九战于邢台大陆泽,邢台成为华夏族融合的重要地域。
尧帝晚年建都邢台柏人城,并于大麓禅位于舜帝,此为中国禅让制的根源。
大禹治水于邢台大陆泽。《史记》记曰:“北过逄水,至于大陆(大陆泽)”。
夏代《禹贡》定九州,邢属冀州,冀字下部的“共”字原为古邢字,代表邢地。
鲧堤、丹朱墓、尧山、尧台、象城、柏人城、干言岗等华夏先祖的遗迹,至今犹存。
公元前15世纪,商王祖乙迁都于邢,为京畿地,经祖辛、沃甲、祖丁等王,历时百余年。
商朝末期邢侯为商朝三公之一,帝辛(即商纣王)于邢台筑沙丘行宫,酒池肉林、长夜之饮,邢侯不堪纣王胡作非为,愤而进谏,被纣王杀死,《帝王世纪》说“邢侯为纣三公,以忠谏被诛。”
公元前1060年,周成王封周公旦第四子姬苴为邢侯,筑邢城,建邢国,统辖邢地,历时四百余年。
公元前635年(周襄王十七年),卫国以反间计灭邢,汉简《孙子兵法》记曰:“卫之兴也,卫师比在邢"。
公元前631(周襄王二十一年),晋文公伐卫,邢国归晋,邢为晋国属地。
公元前453年,邢为赵国所属。赵王之子赵襄子曾食采于邢,故有襄国之称(邢襄大地一名之由来)。
公元前372年,赵成侯据邢,邢为赵国信都。
公元前307年(赵武灵王二十年)赵国大朝信宫五日,发布胡服骑射的国策。
公元前295年(赵惠文王四年)发生沙丘宫变,赵武灵王去世于邢台沙丘宫。
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统一六国,废分封,设郡县,在邢置信都县,属钜鹿郡,为全国36郡之一。
公元前210年,秦始皇病逝于邢台沙丘宫,胡亥于此矫诏篡位。
公元前206年,项羽立张耳为常山王,理信都,更名襄国,为常山国都。
秦朝钜鹿郡
秦朝钜鹿郡
公元前203年(汉高祖四年),改置襄国县,属赵国。
公元25年(建武元年)刘秀在鄗城(今柏乡)称帝,建立东汉。
公元184年(中平元年)巨鹿郡张角发动黄巾起义,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。 [13]
公元212年(汉建安十七年),改隶冀州魏郡。三国时仍名襄国县,属魏国,隶属冀州广平郡。
公元312年(西晋永嘉六年),羯人石勒纳张宾之策,进据襄国。
公元319年(东晋元帝大兴二年),石勒于襄国称赵王,国号“赵”,都襄国(今襄都区),史称后赵。
南北朝时期,襄国先后隶属广平郡、易阳郡、南和郡,北齐、北周时置襄国郡。
公元583年(隋开皇三年),废郡立州,复改襄国郡为县,曾隶洺州。 [13]
公元589年(隋开皇九年),襄国县改称龙冈县。
公元596年(隋开皇十六年),于邢地置邢州。
公元607年(隋大业三年),复置襄国郡,治领龙冈。
公元618年(唐武德元年),改襄国郡为邢州。
公元742年(唐天宝元年),罢邢州,改钜鹿郡。
公元757年(唐至德二年)复为邢州,龙冈属之。 [13]
公元907年至960年五代时期,后梁、后唐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均在邢地置邢州,治龙冈县。
公元960年至1118年(宋建隆元年至重和元年),仍置邢州。
1119年(宋宣和元年),罢邢州,置信德府。1120年(宋宣和二年)宋徽宗赵佶合古“邢”字和邢侯所筑“行台”之“台”二字,改龙冈县为邢台县,隶属信德府。自此由“邢台”之名。
1125年(宋宣和七年)邢为金地。
1129年(金天会七年),改信德府为邢州,邢台县为邢州治。
1262年(元中统三年)元世祖忽必烈在邢台建元帅府。同年九月,改邢州为顺德府。
1265年(元至元二年),改顺德府为顺德路,隶属中书省。
1368年(明洪武元年),改顺德路为顺德府,直隶京师。清代基本沿用明制,隶属关系未变。 [13]
1913年(民国二年),废府留县,邢台各县属直隶省冀南道。
1914年冀南道改名大名道,辖区属之。
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,道废,邢台各县均直隶于河北省。
1936年河北省在邢台设第十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,公署驻邢台县城。 [13]
顺德道
顺德道
1937年10月15日,日本侵占邢台,设伪顺德道。与此同时,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,深入华北敌后建立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政府,辖区分属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。
1938年8月,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在邢台南宫成立。
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。
1945年9月24日,邢台解放,9月25日析邢台县城厢建邢台市,邢台市政府宣告成立,自此始有邢台市建置。 [13]
1948年9月,华北人民政府成立,晋冀鲁豫边区撤销,邢台各县属华北行政区。
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,以原华北行政区冀南四专区和太行一专区部分县(市)为辖区成立邢台专区,同时成立邢台行政督察专员公署,隶属河北省人民政府领导,专员公署驻邢台市。 [13]
1949年11月1日,邢台市改设为邢台镇,隶属专员公署。
1950年4月,邢台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河北省人民政府邢台专员公署。辖邢台镇和15个县(邢台、沙河、内丘、临城、隆尧、任县、柏乡、南和、宁晋、巨鹿、平乡、新河、广宗、南宫、威县)共计16个县(镇)人民政府。1950年12月7日,邢台镇与邢台县合并,邢台镇改建为邢台县城关区。
1951年11月5日,邢台镇恢复建制,仍隶属专署。
1952年11月,清河县由衡水专区划归邢台专区,时邢台专署辖17个县(镇)。 [13]
1953年12月17日,邢台镇升格为邢台市(省辖市),市人民政府成立,由邢台专署监督领导。
1955年1月,邢台市人民政府改称邢台市人民委员会。市人民委员会既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,又是执行机构(市人民政府)。
1955年2月,河北省人民政府邢台专员公署改称河北省邢台专员公署,隶属河北省人民委员会领导。 [13]
1958年4月,在全国“合大县并大社”形势下,省人民委员会决定,撤销邢台专员公署,邢台专署与邯郸专署合并为邯郸专署,并将宁晋县、新河县划归石家庄专署领导。
1958年7月,邢台专署正式合并到邯郸专署,邢台专署撤销。邢台市和邢台专区所辖的14个县(邢台、沙河、临城、内丘、威县、南宫、任县、隆尧、柏乡、南和、平乡、广宗、巨鹿、清河)共15个县(市)划归邯郸专区。
1958年11月29日,15个县(市)合并为4个大县,即邢台县(含邢台市、沙河县)、内丘县(含临城、隆尧、柏乡)、南宫县(清河、威县)、巨鹿县(含广宗、平乡、南和、任县)。合并后的4个大县归邯郸专署领导。同时,新河县并入宁晋县归石家庄专署领导;邢台市并入邢台县后,邢台市人民委员会撤销,原市辖区成为邢台县城郊公社。 [13]
1960年5月,在全省范围内,实行市管县体制,邯郸专署合并于邯郸市。邢台县、内丘县、南宫县、巨鹿县4个大县改属邯郸市人民委员会领导。宁晋县改属石家庄市人民委员会领导。直到1961年5月邢台专区恢复。 [13]
1961年5月,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,恢复邢台专区建制,复建河北省邢台专员公署,机关驻地邢台市。仍属河北省人民委员会领导。邢台县、内丘、南宫、巨鹿4大县人民委员会由邯郸市人民委员会复属邢台专署领导。各县陆续恢复建制。同时,宁晋、新河县由石家庄复属邢台专署领导。邢台市人民委员会恢复建立,并划回邢台专员公署领导。到1962年3月,邢台专区先后恢复了原来的1市、16县建制。 [13]
1964年12月,设立临西县。至此,邢台专署共辖1市(邢台市)、17县(邢台、沙河、临城、内丘、柏乡、隆尧、任县、南和、宁晋、巨鹿、新河、广宗、平乡、南宫、威县、清河、临西)共18个县(市)人民委员会。
1966年5月,“文化大革命”运动开始,邢台地区各级政权组织均被冲击。
1967年12月,河北省邢台地区革命委员会建立,隶属河北省革命委员会领导。之后,全区18个县(市)革命委员会也相继建立。各级革命委员会统揽了党、政、财、文等一切权力。
1975年1月,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规定,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,同时又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。从此,邢台地区革命委员会不再是省政府的派出机关,而成为一级地方政府。
1976年10月,“文化大革命”结束。邢台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。 [13]
1978年7月,撤销邢台地区革命委员会,复建邢台地区行政公署,为河北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。
1979年到1983年,全区各县(市)革命委员会先后被改建为人民政府。
1980年3月,经国务院批准,邢台市设桥东区、桥西区、郊区3个市辖区。
1983年11月,邢台市由地辖市升格为河北省直辖市,邢台市人民政府改由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。 [13]
1986年5月,经国务院批准,邢台县划归邢台市领导。
1986年3月、1987年5月,南宫、沙河两县先后改为地辖市,为县级市。
1987年5月至1993年6月地市合并前,邢台地区行政公署辖2个县级市(南宫市、沙河市)和14个县(临城、内丘、柏乡、隆尧、任县、南和、宁晋、巨鹿、新河、广宗、平乡、威县、清河、临西)共16个县(市)人民政府。 [13]
1983年11月,邢台市升格为省辖市,与邢台地区分设。
1986年5月,邢台县划归邢台市领导,时邢台市辖桥东区、桥西区、郊区、邢台县共4个区(县)。
1988年9月邢台市郊区政府撤销,其所辖区域分属桥东区、桥西区。至1993年6月地市合并前,邢台市辖桥东区、桥西区、邢台县。 [13]
1993年7月1日,根据省委冀发[1993]16号文件,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为邢台市,邢台地区撤销,组建新的地级邢台市,成立新的邢台市人民政府,实行市领导县体制。
1993年7月至2020年6月,邢台市人民政府辖2个市辖区(桥西区、桥东区)、代管2个县级市(沙河市、南宫市)、15个县(邢台县、内丘县、临城县、隆尧县、任 县、柏乡县、南和县、宁晋县、巨鹿县、平乡县、新河县、广宗县、威 县、临西县、清河县),共19个县(市、区)人民政府。 [13]
2020年6月,国务院批复同意河北省调整邢台市部分行政区划:邢台市桥东区更名为襄都区、邢台市桥西区更名为信都区,撤销邢台县,将原邢台县的豫让桥街道、晏家屯镇、祝村镇、东汪镇划归邢台市襄都区管辖,将原邢台县的南石门镇、羊范镇、皇寺镇、会宁镇、西黄村镇、路罗镇、将军墓镇、浆水镇、宋家庄镇、太子井乡、龙泉寺乡、北小庄乡、城计头乡、白岸乡、冀家村乡划归邢台市信都区管辖。撤销任县,设立邢台市任泽区,以原任县的行政区域为任泽区的行政区域。撤销南和县,设立邢台市南和区,以原南和县的行政区域为南和区的行政区域。 [2-3]
广告赞助:
邢台信息港郑重声明
本站只提供信息交流平台,所有信息均为网民自行发布,而且全部免费发布。浏览者请自己审辨信息真假,如有损失,本站概不负责。
友情提示:这年月骗子多,多长个心眼!无论怎么忽悠,不要轻易付款!
声明:本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如是转载内容,本网站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。
如发现政治性、事实性、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,我们会及时处理问题。